工作动态
康复科普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康复科普知识

智障残疾预防及康复知识

来源:省残联康复部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0-9-2 4:55:47

        一、智障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智障

  智障也称为智力落后、智力低下、智力不足、精神发育不全、大脑发育不全等,一般心理学界称智力落后、智力低下等;医学界称精神发育不全、大脑发育不全等。智障就是智力低于正常的一种表现。

  智障一般是指“在发育时期出现的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存在着适应性行为的障碍”。定义中说明了界定“智障”的三个方面的情况、或三个指标:

  发育时期――在18岁以前的阶段,是人类发育成长的时期。

  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即智商低于人群均值两个标准

  差,也即智商在70以下。

  目前智力量度仍以智力测验为主,而智商的计算方法如下:

  智商(I.Q.)=×100

  (注:智力年龄是在智力测验上所得到的年龄;生理年龄即实际年龄,乘以100是为了去除小数点)

  适应性行为障碍――即指个人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障碍。

  智力障碍定义演变的启示:1983年1992年2002年

  1.1983年定义的基本含义:强调功能障碍

  定义:智障者具有智力障碍(IQ低于70或75分,并同时存在着适应行为障碍,智力障碍发生在18周岁以前)

  包括“智力”和“社会适应”

  2.1992年定义的基本内容:强调支持辅助

  定义:智障是指现有功能上的重大限制,其特征是显着低于一般的智力功能,同时影响以下互为相关的至少两个或更多的适应技能领域,如:沟通、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交技能、社区使用、自我引导、健康与安全、功能学科、休闲与工作、智力障碍发生于18周岁以前。

  3.2002年定义的基本内容:强调全纳(融合)教育和回归社会主流

  定义:智障是指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上存在显着的限制而表现出的一种障碍。所谓适应行为指的是概念、社会和应用三方面的技能,智力障碍发生于18周岁以前。

  (二)智障的分类

  目前智障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智商的高低分为三种程度:

  1.轻度智障――智商在50至69、或智龄在8~12岁之间。

  2.中度智障――智商在25至49、智龄在2~7岁之间。

  3.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或智龄在2岁以下。

  智障分类只是帮助康复工作人员了解儿童智障的情况,以便安排适合的服务,而不应成为一个永久的烙印或标记。

  (三)智障的成因

  1.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一般人都有46条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若有染色体部分断裂、易位排列、数目增多或减少等异常情况,都可能影响智力发展,例如常见的一种所谓“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

  基因异常:每个染色体都有多个基因,任何一个基因缺陷或突变都会使体内某一蛋白质或酶发生缺陷或异常,从而导致代谢异常而发病,造成脑损伤以致影响智力,如笨丙酮尿症、克汀病。

  2.后天因素:

  妊娠期间:如服用药物不当,情绪压抑、内分泌异常、酗酒与吸烟、妊娠血毒症等,会影响胎儿脑发育。

  分娩期间:如产伤窒息致大脑损伤、早产、低体重儿脑发育不全。

  产后因素:如新生儿黄疸、意外事故、中毒等,造成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

  环境因素:包括碘缺乏病等。

  3.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婚配,造成智力残疾。

  4.原因不明:难以找到确切原因。

  (四)智障的预防

  智障一经成为事实,就很难完全治愈,教育虽有效果,但也不能使智障儿童完全恢复正常,所以预防智障的产生非常重要。要做到预防,必须做好优生、优育、优教。

  1.优生:

  男女双方做好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

  做好孕妇的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

  孕妇应注意身体健康,不要随意服药和接受X线检查。

  选择最佳婚育年龄(女满24周岁生育),避免高龄(35岁以上)生育。

  2.优育:

  定期给婴儿作健康检查,包括体格和智力检查。

  按时给婴幼儿预防接种。

  加强营养,有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

  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头颅外伤和中毒。

  3.优教:

  孕妇心情愉快,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胎教环境。

  家长的关注及充足的环境刺激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极为重要,使孩子从中获得启发、成长。

  (五)智障儿童的需要

  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同样需要爱、身体保护、智力刺激和鼓励,甚至需要特殊的指导和教育,他们才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为了使智障儿童也健康地成长,应该给以慈爱,让他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处处“代劳”,以及给予特殊教育,有时还需给以医药治疗。“爱”对智障儿童是最重要、最需要的。

  二.怎样在家庭和社区中发现智障儿童

  孩子是不是智障根据病因可以在胚胎期发现(出生前因素造成的,如先天愚型儿),出生时发现(出生过程造成的,如严重窒息缺氧),也可以在出生后两三岁、五六岁发现(如疾病后遗症、外伤等)发现孩子是智障儿童的途径很多:

  (一)孩子出生时被医生或护士告知。

  (二)被亲友对比其他同龄儿童后怀疑而告知。

  (三)被老师从孩子在班上的表现而告知。

  (四)家长自己观察、体验而察觉的,引起家庭注意的重要表现有:

  1.特殊面容、体态:如先天愚型儿、脑瘫儿、呆小病儿、脑积水儿、头颅畸形儿等。

  2.对环境(包括人和物)淡漠,没有积极的趋向,不与人对视,逗引时不笑等。

  3.严重的视、听缺陷。

  4.动作发展迟缓:到大多数同龄儿童开始走路时,孩子还不会走。

  5.懂话迟、说话迟:到大多数同龄儿童开始说话时,孩子还不懂话,更不会说话。

  6.感情简单、易变。

  7.尿味异常,苯丙酮尿症儿的尿就有特殊气味。

  (五)经医生提示以后,家长回顾的确是曾有过智障的早期症状,如:

  1.吞咽或咀嚼困难,表示中枢神经系统有损伤。

  2.呕吐如喷射状,提示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3.过于安静,对人和物(玩具)无所求,往往被家长忽视,以为孩子是好带的孩子,大加赞赏,殊不知正是这种对环境的冷漠,预示孩子智力有障碍。

  三、怎样尽早确诊孩子是否智障

  如果想科学地证实孩子智障的程度,在哪些方面严重、哪些方面轻度、以及智商是多少?这就需要进行智力筛查和智力诊断。

  (一)智力筛查

  智力筛查是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作筛选检查,观察他的智力是否正常,测查的结果区分为:正常、异常或可疑,不给智商分数,它一般用于两种情况:

  1.普查:保健部门为本管辖区儿童作追踪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格和智力),或残疾人

  抽样调查等;

  2.门诊检查:请医院保健人员评估孩子的智力。

  智力筛查需要一定的工具,这就是智力筛查量表,最着名的儿童筛查量表是“丹佛发展筛选测验表”。

  (二)智力诊断

  智力诊断是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作诊断,确定他的智力水平是哪一个等级(重度、中度、轻度、正常、优秀、天才等),有多少智商分数。要作出智力诊断,就必须进行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就是让儿童做一张智力测验表的一些试题(或行为项目),观察他的表现,并与正常儿童做这些试题(或行为项目)的表现加以比较,至于程度如何,需要专门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智力测验是由临床医生或心理学工作者完成,目前有几种智力测验使用很广泛、也很有名,如:比奈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一个完整的智力诊断,除了智商分数外,还应包括:①个人家族史;②母亲孕期详细情况;③个人患病史;④家长、老师或其他亲近的人的详细介绍,特别是关于孩子情绪、性格、不良习惯等方面的介绍;⑤在幼儿园或小学的作业;⑥测验现场的观察(行为)。

  四、怎样组织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智障儿童的康复,主要是通过专门的康复训练、教育来进行,而且需要早期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环境和内容都比较丰富的教育和训练。教育和训练的方式有三种:

  (一)家庭方式:以家庭为基地,有社区康复员或特教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二)集体方式:在幼儿园、学校或社区学习班由教师进行教育和训练。

  (三)家庭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智障儿童在家居住,每周定期去学校、或幼儿园、或社区学习班接受集体方式的教育和训练,其余时间以家庭方式进行教育和训练。

  无论利用哪一种方式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和训练,都应当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每个步骤的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可接受原则;2.实用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缺陷补偿原则;进行集体方式教育时,还要贯彻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对参与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和训练的家长、社区康复人员和教师,要求做到:

  1.掌握必需的训练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有耐心教导、循循善诱的精神;

  3.有情绪稳定、积极而现实的心理状态;

  4.细心观察,用心钻研,不断改进训练和教育方法。

  五、智障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一)智障康复训练内容

  领域一:粗大动作能力(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

  领域二:精细动作能力物、捏取、拧盖、系扣子、穿珠子、折纸13项。)

  领域三:感官知觉能力(包括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气味、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触觉分辨6项。)

  领域四:认知能力(认识物体的存在、物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状、分辨有无、认识蔬菜水果等食品、知道天气情况、知道因果关系、点数、认识时间、认识钱币13项。)

  领域五:语言社交能力(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服从简单的指令、表达需求、说简单的短句、语言交流、书写的基本能力6项。)

  领域六: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拿着食物吃、用餐具吃、用餐具喝、小便自理、大便自理、脱衣服、穿衣服、穿鞋袜、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盖被子、叠被理床、认识家具环境15项。)

  领域七: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家具安全、认识公共设施、参与集体活动、懂安全常识7项。)

  (二)智障康复训练方法

  参考:

  《早期疗育课程》台湾林丽英教授编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学龄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编写

  六、社区的责任

  社区康复工作,就是希望透过各种途径,令社会大众改变对智障者的歧视对排斥态度,以至接纳他们,并协助他们重归社会主流,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智障儿童不仅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也有责任为智障者及其家庭提供多种服务,那么,社区有哪些责任呢?

  (一)日常工作

  1.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社会大众尊重、关心智障人士。

  2.在公共场所不围观、不躲避、热情帮助智障人士。

  3.体贴、理解、关心智障儿童家长,协助解决其家庭的实际困难。

  (二)需要开展的工作

  1.为智障儿童提供多种具体的服务,比如:由社区开办小型智障儿童训练班,为智障儿童提供早期康复教育,以补充正规的培智学校不足,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

  2.培训特殊教育的教师,使这些教师成为训练家长的训练员,指导家长如何去训练智障儿童。

  3.为智障儿童家长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使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更好的方法,以增强家长的信心。

  4.为18岁以上的轻、中度智障人士提供职业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并由民政部门开办福利工厂或庇护工场,让他们参与工作,达到部分自食其力。

  5.为重度智障人士开办托养中心,以减轻家长困难,使家长能参加工作。

  6.积极推动立法,以法律形式保护智障人士受教育、参加力所能及工作的权利,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使它得到更广泛的实施,为智障人士和其他残疾人服务。

  智障人士的社区康复工作有赖康复机构、康复工作人员、智障人士之家庭成员以及政府各方面的协调和紧密合作与联系,才能创造出美满的成果,让“社区康复”之花大放光彩!


 

分享到:0

上一篇:听力障碍预防及康复知识

下一篇:没有了!

TOP